Thursday, July 19, 2007

纳城华人基督教浸信会巡礼

纳城华人基督教浸信会巡礼

为了做问卷调查,今天专门去了纳城华人基督教浸信会教堂(Nashville Chinese Baptist Church),看看他们对五月初所发生的余杰和王怡白宫接见风波有什么看法。没想到我问过的几个人都对此事不知情,最多仅听说过而已,主事的何牧师对此也止于耳闻,因此我觉得没有深入采访的必要。但既来之,则安之,我也顺便参加了全部的主日崇拜活动,并把我的见闻和感想都写下来,权供大家参考。

就我所知,纳城主要有两家华人教会,除了这家外,还有另一家属于圣徒会(The Church of Christ)。上一次我来这家浸信会教堂,还是在2002年远志明来布道,高喊“科学就是宗教,宗教就是科学”的时候。目前这家华人浸信会教堂还是租用的一家较大的美国教堂的部分设施,而且一直在商议购买自己的教堂的事。以前曾听朋友说起过好像花费在两百万美元以上,价格不菲。我看到教会的墙上贴了一张2000年人口统计表,说纳城的总人口是五十五万左右,华裔大概近两千。纳城这几年发展很快,感觉华人人口也有明显增加,现在应该在两千人以上吧。听何牧师讲,平常来这家浸信会教堂的人数在八九十左右,而现在是暑假期间,不少人去了外地或者回大陆或台湾了,所以人数稍微少了一点。预印的节目单上写着参加的人数是67,我实际数了一下,正好五十出头。全部节目加上排练一共历时两个小时左右,之后还有聚餐,儿童、成人主日学等活动。

闲话少说,主要谈几点比较深刻的印象。

第一,教会的开放性。无论是大陆的、台湾的,还是香港的、新加坡的,在教会中都是平等的。除非你刻意去区别,否则大家都是中国人或最起码是华人。当然由于人口比例的关系,主要教众还是由大陆的和台湾的构成。何牧师一家来自台湾,唱诗班好像也是由台湾同胞领衔,其他义工则有很多大陆来的。所有印刷和演示资料都使用繁体字,好像没有什么问题。大家都说普通话,沟通上也没有问题。所以,至少在文化层面上,大家是没有身份认同问题的。我没有见到人谈论统独问题或台海关系,但也许是我没碰上。

第二,教会的平民性。我刚到教堂外边,正好碰上何牧师和他太太。我们此前从未见面,但何牧师夫妇非常热情,主动跟我打招呼,并向我简单介绍了一下教会的情况。当然,我并没有将自己看作研究者什么的,估计何牧师也把我当作一个普通弟兄来看待。教友也来自各行各业,不少是范德堡大学的学者,也有不少是开餐馆的。我想,如果上至教授专家下到贩夫走卒都能在这里找到灵魂的家园,并且平等共处,那它一定是成功的。如果儒教的重建可能的话,最应该强调的就是要走向民间,走向平民百姓。书院不仅是讲学的殿堂,而且更应该是大家交流感想,体悟人生,寻求超越的地方。一句话,放下架子来方有出路。

第三,教会软硬件设施齐备。教堂不大,能容纳一百人的样子,但非常整洁顺眼。讲台,钢琴,打击鼓,键盘,电脑,摄影设备,一应俱全。还有自己的一个小小的网站,非常简陋,但足以提供一些基本信息。教会每周有提前印制的节目单,每年还印一次<<感恩见证集>>,都是教友自己的人生体验。这些都是何牧师自己动手印的。教会还不定期组织一些活动,象主日夏令营等。当然,这一切都是要有金钱保障的。我看到节目单后面印着教友的奉献数目。上周一周的捐款是一千五百美元,募集的建堂基金(买自己的教堂)将近九百美元,而上月一整月的募捐达七千美元,全部的建堂基金已达三十七万美元以上。一个不到一百人的小教堂,竟能募集到这个数目的款项,是非常惊人的。

第四,应对价值冲突和道德沦丧的问题。这几年好莱坞推出了不少宗教主题的大片子。两年前梅尔i吉布森推出<<耶稣受难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极度渲染耶稣的受难,引起犹太群体的集体抗议和抵制。去年李安的<<断背山>>,也在宗教圈子掀起不小的波澜。今年哈沃德的<<达芬奇密码>>更是引起天主教的全体抵制。我昨天正好和朋友去看了这部电影,感觉其卖座主要还是靠了其争议性。信息量很大,也有很多地方看不明白,但反映了神学界和宗教学界的一些思路,许多还一时难被大众所消化。所以网上有人说,这是犹太人背后的阴谋。我想电影最大的争议在于它瓦解了基督教赖以存在的三位一体说,而耶稣受难的意义则被其家族血脉的传承所取代,所以耶稣也由神子降格(或曰还原)成了犹太教先知一般的人物(圣经里记载了很多犹太先知的家族谱系,包括耶稣本人)。基督徒当然不干了。姑且把<<达芬奇密码>>看作是对<<耶稣受难记>>的绝地大反攻吧。何牧师对此采取的是彻底的道德判断的姿态:“<<犹大>>福音(指最近刚发现整理出来的早期基督教资料)是魔鬼的福音,<<达芬奇密码>>是撒旦的密码。”虽然是回避现实,但对于信众来说却也黑白对错明白无误。所以何牧师的太太说,这些风头过去就好了。可以参考文后所附的“教会宗旨及信仰”。

最后,也是我最想谈的,就是教会怎样保持吸引力。我觉得可以用一个句子来形容就是:寓教于乐(le/yue)。这个乐可以解释成快乐的乐,也可以解释成音乐的乐。整个主日崇拜活动,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唱诗班带领大家唱赞美诗。这个印象以前就一直存在,不管是去真实的教会,还是看电视布道。每当这个时刻,你真有一种忘乎所以、全然投入的感觉。当然,组织技巧还是要有的。本浸信会教堂基本上把年轻小伙漂亮姑娘都网罗进了唱诗班,台下众人不管是唱还是跳都有劲。何牧师本人就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千金,大女儿学神学,二女儿学音乐,算是传道世家。这次主日活动就是老二弹钢琴。另有一个帅小伙司职打击鼓手,效果更是锦上添花。主讲在讲道的过程中,以及大家唱赞美诗的时候,都由电脑把重要经文和歌词打在墙幕上。堂后有人专职摄影。另还有一个唱诗班的小伙子在主讲人讲道的时候同声翻译,但好像是在练习,因为周围都是中国人。当然,布道以后大家要多少捐一点钱,吃饭的时候也要多少交一点钱,没有钱教会也无法维持下去。何牧师一家在我看来,好像收入并不丰厚,不仅全家四口人都参与了教会日常工作,而且老大为上神学院,还专门印制了传单,号召大家捐款。儒教的重建,我一直认为书院是重点突破口。但书院要长期正常维持下去,在讲经的基础上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我想基督教的成功经验是一定要借鉴的,一定要吸引年轻人。是象基督教牧师那样有专职人员呢,还是由大家抽业余时间来共同维持,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附:纳城华人基督教浸信会“教 会 宗 旨 及 信 仰”

如 本 会 章 程 所 述 : 我 们 相 信 全 部 圣 经 六 十 六 卷 , 均 为 神 所 默 示 , 绝 对 正 确, 完 全 无 误 , 是 信 仰 与 生 活 最 高 准 则 , 兹 简 述 如 下 :

1. 我 们 相 信 昔 在 , 今 在 , 永 在 之 独 一 真 神 , 乃 圣 父 , 圣 子 , 圣 灵 三 位 一 体 , 宇 宙 万 物 是 他 造 的 , 也 靠 他 而 立 ;

2. 主 耶 稣 是 神 的 独 生 子 , 从 圣 灵 怀 孕 , 道 成 肉 身 , 藉 童 贞 女 玛 利 亚 所 生 , 他 本 身 兼 有 完 全 的 神 人 两 性 , 作 人 和 神 的 中 保 , 他 为 人 的 罪 被 钉 死 在 十 字 架 上 , 流 血 完 全 了 神律 法 的 要 求 , 并 且 肉 身 从 死 里 复 活 , 升 天 ;

3. 圣 灵 是 将 基 督 真 理 启 发 与 人 , 是 安 慰 、 帮 助 、 教 导 信 徒 的 保 惠 师 ;

4. 救 恩 是 唯 靠 主 耶 稣 基 督 为 罪 人 而 死 , 他 流 血 的 功 效 一 次 成 全 了 永 远 得 救 的 根 源 ;

5. 教 会 为 基 督 召 设 , 使 信 徒 得 以 共 同 崇 拜 , 举 行 礼 仪 并 广 传 福 音 。

2006年6月4日(星期日)

No comments: